四月_ChatGPT探討|全球AI的發展歷程與動向

發佈於: 2023/04/02|分類: 科技(Technology)|

在ChatGPT爆紅之際,讓人工智慧這個名詞又回到市場討論的焦點。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由運用各種資訊技術創造具有如感知、認知、創造、智慧等人類的各種能力的機器,故又稱為機器智慧,是一個可以觀察周遭環境並且採取行動以達成目標的智慧主體(Intelligent Agent)。其概念最早出現於1955年由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Nathaniel Rochester、Claude Shannon等科學家共同撰寫的《達特茅斯關於人工智慧的夏季研究項目提案(A Proposal For The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因為隔年在美國Dartmouth College召開的第一次人工智慧會議,故現在普遍將1956年定為人工智慧元年。曾任Apple、Microsoft、Google頂尖科技公司之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的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則提出五點定義,包括:(1).人工智慧是另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電腦程式,(2).人工智慧是與人類思考方式相似的電腦程式,(3).人工智慧是與人類行為相似的電腦程式,(4).人工智慧是會學習的電腦程式,(5).人工智慧是根據對環境的感知做出合理行動而獲得最大效益的電腦程式。人工智慧大致可分成五個發展期,說明如下 :

  • 1950至1974年間的起步發展期。由於是在網路出現之前,故稱為古典人工智慧,這時發展出的「符號主義」與「聯結主義」分別是日後「專家系統」與「深度學習」的雛形。
  • 1974 至1980 年間的反思發展期。前期的突破性進展大大提升科學家對人工智慧的期望,於開始嘗試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並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研發目標,然而接二連三的失敗和預期目標的落空使得人工智慧發展陷入低潮。有兩份學術報告發表導致相關研究經費銳減,包括1966年美國自動語言處理顧問委員會(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的《語言與機器:翻譯和語言學中的計算機(Language and Machines: Computers in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與1973年英國Sir James Lighthill教授的《人工智慧普查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General Survey Report)》,兩者都表達對先前投資未能產生預期效益的失望,建議不應該繼續投資人工智慧這個無底洞。
  • 1980至1987年間的應用發展期。電腦普及使得此時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灌輸專家知識作為規則以協助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系統,通常會針對預設的問題事先準備好大量的對應方式。只不過它並沒有自行學習的能力,因此應用有其侷限性,熱潮也因此逐漸消退。
  • 1987至1993年間的發展低潮期。隨著人工智慧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專家系統存在的應用領域狹窄、缺乏常識性知識、知識獲取困難、推理方法單一、缺乏分散式功能、難以與現有資料庫相容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加上個人電腦功能日益強大,政府機構覺得投資人工智慧的成效不顯著,導致研究經費大幅縮減。
  • 1993起至今的蓬勃發展期。伴隨著高性能電腦、網際網路、大數據、感測器的普與計算成本的下降,機器學習技術隨之興起,它是讓電腦大量學習資料而可以像人類一樣辨識聲音及影像,或是針對問題做出合適判斷。另外在電腦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時期企業逐漸取代政府成為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經費主要來源。
    更多詳細內容,請註冊會員或登入會員登入.
四月_ChatGPT探討|結合ChatGPT,企業創造的商機探討
四月_ChatGPT探討|ChatGPT的技術發展與優勢剖析
—欲索取更多資訊,請點聯繫我們
現在就立刻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