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_精準醫療專題|唾液RNA精準腦震盪診斷,成為腦震盪早篩市場新亮點

發佈於: 2023/07/01|分類: 大健康(Healthcare)|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指腦部(大腦)受到衝擊而導致的損傷,依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創傷性腦損傷俗稱腦震盪,根據JSPRM和Global Information數據每年腦震盪影響全球超過6,900萬人,舉凡運動損傷、交通事故,以及跌倒意外等都可能引起腦震盪發生頻傳,雖然腦震盪意外很常見,但據估計仍有多達80%的腦震盪未被確診,忽視腦震盪除可能引發頭痛、噁心、憂鬱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腦震盪後遺症外,也可能導致腦震盪患者反覆腦震盪,加劇腦震盪症狀強度,嚴重恐導致失憶、失智和帕金森氏症。

創傷性腦損傷最好在受傷時或最初24小時內進行診斷,現行的臨床診斷方案主要基於症狀和腦醫學影像進行評估,包括個案症狀報告、臨床量表認知測試,以及腦功能醫學影像檢查如CT或MRI,其中CT電腦斷層掃描是腦震盪臨床診斷標準,雖然腦功能醫學影像有助於診斷損傷(腦出血)的位置和程度,但由於遭受腦震盪人群的腦部可能沒有明顯損傷,許多腦部創傷患者做EEG/CT/MRI檢查報告也都完全正常,腦震盪常常不易篩查,有鑑於此,腦震盪血液檢測和腦震盪唾液檢測就成為腦震盪早期診斷追逐的焦點,因為特定生物標記物(biomarker)在腦部損傷早期就出現在腦脊液、血液或唾液中,藉由量測它們的變化,來判斷腦損傷是否出現或嚴重程度,甚至可反映人體腦部受到創傷後幾小時乃至幾天後變化,檢測這些特定生物標記物如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UCH-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 Isoenzyme L1)、血清S100B蛋白或RNA,除有助於早期排篩尚無明顯症狀的腦震盪患者,提早進行詳細的腦功能影像檢查或後續治療,對於輕微腦部碰撞且未產生腦震盪患者(檢測結果為陰性),能便於排除後續電腦斷層掃描的必要性並且減少個案待在醫院的時間。

更多詳細內容,請註冊會員或登入會員登入.
六月_新藥專題|口服活菌新藥FDA獲准上市,微生物組療法再度成為市場追逐焦點
九月_新藥專題|核酸新藍海 新藥開發商機被受矚目
—欲索取更多資訊,請點聯繫我們
現在就立刻分享文章